你知道骗子最多的国家在哪里吗?这些骗子是怎么来的?电信诈骗又是如何形成的?答案是中国,中国式的教育在培养大量的骗子和傻子,应试教育让人聪明却不清醒,中国的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分低能的人。我们擅长背答案,却不会质疑问题。我们擅长解题思路,但不会建立逻辑链。我们擅长听从指令,但不会独立思考问题。电信诈骗恰恰利用了这一点,骗子不需要骗聪明人,他只需要骗那些不懂得思考,却习惯性服从的人。对方说自己是公安、银行、税务局,你条件反射的服从,发来一条带有紧急冻结法律后果的信息,你不思考真假,只先慌了。换句话说,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太多会考试的人,却太少会思考的人,这就是电信诈骗的人群土壤。教育忽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,你有没有发现,中国学生的语文课上被要求作者想表达什么,而不是你怎么看,这其实是一种反逻辑、反独立思考的训练。几十年下来,我们被训练成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,而不是主动筛选信息的判断者。于是,权威口吻等于真,看起来像新闻的格式等于可信,写的逻辑缜密但情绪夸张的文章等于转发。

当一个社会逻辑教育薄弱,辨伪能力差,诈骗就变得不需要多么高明,只需要模仿的可信的样子。毫不客气的说,我们是被从小骗到大的课本,网络媒体中充满了谎言,我们不具备分辨诈骗的能力。教育太重知识,太轻人性,我们在教育体系中治愈极度膨胀,德育被公式化,孩子们从小被要求会算会背,却没有人教他什么是信任,什么是边界,什么是风险。比如,我们教学生别上陌生人的车,但不叫别轻信网络上温柔的人。我们教孩子要听话,但不叫要警惕控制。我们教诚实守信,却回避现实中的灰色地带,于是诈骗犯能够精准的抓住情感漏洞,尤其是情感诈骗和杀猪盘的受害者,其实他们往往并不笨,而是没有被教育过如何识别情感操控,他们缺少的不是智商,而是心理免疫力。成长过程“被保护”的太好了,在虚假的美好中长大,这让我们对现实中的人性的丑陋缺少警惕。教育的功利化让人们的价值观失衡。

在一个唯成绩论、唯成功论的体系中,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不是成为一个好人,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,而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。于是我们习惯性的用结果来判断价值,只要结果是好的,过程合不合法,道不道德没有那么重要。这样两种人被同时塑造出来,一种是被骗的人,他们太渴望成功,以至于容易被投资中奖、报复、诱惑。另一种是行骗的人,他们相信只要赚到钱,就算手段会一些也无妨。这正是电信诈骗的教育根源。教育本应该让我们有界限感,有自省力,但是我们长期的教育却鼓励结果导向,弱化过程伦理。当然,电信诈骗不仅仅是教育出的问题,我们的社会结构、心理结构、技术结构也有问题,贫富悬殊和灰色上升通道心理。

中国的诈骗多是因为快速逆袭的幻觉,实在是太有市场了,社会分层固化,普通人想通过合法方式改变命运实在是太难了。于是,灰色路径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唯一路径,一边是城市牛马996还买不起房,另一边是短视频里一个杀猪盘导师晒豪车别墅。年轻人被焦虑裹挟,骗子被诱惑驱动。电诈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价值观崩塌问题。

教育的缺失孕育了诈骗的沃土。教育的功利化培养了算计思维,媒体的拜金化制造了炫富的幻觉,制度的迟缓化让手法不如投机,经济的焦虑化让信任变成了奢侈品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电诈不是孤立事件,它是整个社会信任崩塌、价值扭曲、道德疲劳的一种外化。电信诈骗的背后不只是技术监管贪婪的问题,而是长期被忽视的教育副作用。我们造就了很多聪明人,却没有教他们如何明白什么是逻辑,什么是怀疑,什么是人性,什么是诱惑。最终,诈骗盛行的根不在骗子手里,而是在一个不会思考、不懂辨别、过度功利的社会教育体系里。
 
 
Back to Top